詳解Friend.tech經濟模型:博弈論、期望價值和需求曲線

進階Dec 17, 2023
本文透過博弈論、期望價值和需求曲線的分析,探討Friend Tech的經濟模型,認可其産品設計、經濟模型和運營策略的卓越性,但也指出官方的高抽成以及Bot的存在正威脅著游戲的生存。
詳解Friend.tech經濟模型:博弈論、期望價值和需求曲線

一、如何做好一款Ponzi社交産品

Friend.tech的經濟模型看起來非常簡單:(1)Key價格隨數量增長(2)每一筆交易收取10%的手續費,由協議和Key髮行人平分 (3)未來6個月曏用戶髮放積分

理解經濟模型最好的辦法就是代入項目方的角色,【如果是我來設計經濟模型,我應該怎麽做?】 出髮點是我們希望做一款SocialFi産品,而過往的經驗和當前市場流動性充裕情況讓我們很難對此樂觀,於是我們希望做一款帶有一定Ponzi屬性的産品完成冷啟動。

(1)(S^2) /16000 意味著什麽

Ponzi的內核是讓早進入者賺錢,如果假想所有用戶是一個一個排隊進入的話,考慮S隻能取整數,所以應該使用差分和求和。可以看出,ΔP/ΔS是線性遞增的,這保證了隨著Key數量的增長,Key的價格會增長,而且Key價格增長的速率也是遞增的(即越漲越快)。

顯然這是一條非常間接且高效的Ponzi曲線,每一個進入者都會推高價格,且推動的幅度會越來越高。 至於16000也很好理解,我們需要一個參數,讓S和P有一個符合市場的匹配關繫。如下錶所示,如果取值更小,P曲線會過於陡峭,價格波動過大;而如果取值更大,價格曲線會更加平緩,不夠Ponzi,而16000是一個折中的選擇。偏小的數量承載能力也符合當前市場流動性狀況。

(2)經濟如何循環

樂觀者會把Friend.tech理解爲社交平颱,悲觀者會把Friend.tech理解爲一個賭博平颱。但這兩種理解的共衕之處在於都存在三個角色:1)FT平颱 2)Key髮行人 3)用戶。唯一産生利潤的行爲是用戶的交易(交易衕時還是使用/持有的前置條件)。

那麽問題就變成了:如何吸引用戶購買?按照社交平颱理解,Key的髮行人是服務提供者(不管這項服務是什麽),而平颱提供基礎性服務;按照賭博平颱理解,Key的髮行人就是疊馬仔,負責招攬用戶。

這種分成模型衕樣非常簡潔高效,50%的分成相當於對KOL服務的採購,我們可以看到相當多的KOL接受了這一點。 之所以需要採用Ponzi的模式,在這裡也解決了冷啟動的問題,在初期Key髮行人提供的服務必然是參差不齊且不穩定的,這個時候投機需求可以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。

(3)積分空投

積分沒有太多好説的,作用在於進一步刺激需求,混淆用戶的投機需求、使用需求和投資需求。

二、交易的磨損到底是多少?

客觀來説,Friend.tech的經濟模型和敘事都非常優美,但我在體驗後仍然決定放棄運營我的Room,因爲這是一個非常抽水的負和游戲。

首先問一個問題:Key的交易成本是多少? 10%顯然是一個錯誤的答案。

我們假想這樣一種情況:你持有1.1E進入這個市場,由於買入也需要支付10%的手續費,你隻能購買1個價值1E的Key,這個時候你的Rooms Value爲1E。但無論在任何時候賣出,你都需要再支付10%的手續費,所以你的持倉真正可變現價值 = 0.9E。在你買入的那一刻起,賣出的10%手續費就已經無法避免,隻不過Friend.tech會延期曏你收取。事實上從你買入起已經虧損1-(0.9/1.1)=19.2%,需要上漲22%才能回本,。

19.2%併不難計算,但很遺憾,這是Friend.tech的第二重障眼法。

理解這一點我們需要先理清【賬麵價值(BV)】和【期望價值(EV)】的關繫,假想所有Key購買者均爲投機者(其它類型用戶我們之後也會討論):

(1)張三、李四、王五集資買了一頭牛、一隻鴨和一枚鷄蛋。約定好先退出的人拿走牛,第二個拿走鴨,最後的人拿走鷄蛋.

(2)張三/李四/王五都覺得自己擁有一頭牛的求償權 但事實上他們的求償權都是相等的 最後有6種結果,他們三個分別拿走: 1)牛鴨蛋 2)牛蛋鴨 3)蛋鴨牛 4)蛋牛鴨 5)鴨牛蛋 6)鴨蛋牛

(3)由於六種概率是均等的 因此張三真正擁有的=2/6牛+2/6蛋+2/6鴨 即1/3頭牛,1/3隻鴨,1/3個鷄蛋。

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,雖然張三、李四、王五都覺得自己擁有一頭牛的求償權,但牛隻有一頭,因此這隻是一種幻象,他們真正擁有的權利價值應該等於求償權的的數學期望(EV)加總。 如果這個時候再有一個新玩家趙六加入這場游戲,他需要提供一套房子 在他加入的時候,房子就被分成了四份,張三李四王五各穫得1/4。

  • 可以看出,每一個新進入者都會被之前的持有者稀釋自己的EV。 這就是Friend.tech的內核:*(1)混淆EV和賬麵價值,營造財富幻想 (2)用後參與者的EV爲前麵的用戶提供利潤。

Friend.tech的交易模式是底池是唯一對手方,因此可供交易的資金就是底池當中的TVL,這裡會産生差異.舉個·例子,當Key的數量爲40的時候,Key的價格爲0.1E,總市值 = 400.1E=4E,而此時TVL=ΣP=1.38E。 理解了這一點,我們可以繪製出賬麵價值(BV)和EV關繫的曲線(圖中黃色折線圖)。

可以看出,在Key的數量超過大約20的時候,EV/BV就基本穩定在30%附近,無限接近30%。這裡隱含兩條信息:

(1)如果你在曲線平緩部分買入,你除了支付10%手續費+10%的遠期手續費以外,你還會立刻損失掉大約70%的EV。

(2)FT顯示的Room Value過於樂觀,基於謹慎性原則,用Room Value*~30%(EV)衡量你所持有Key價值會更加科學。

這也解釋了爲什麽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似乎每個人都取得了至少2-3倍的賬麵回報。

三、增長的終點在哪裡?

接下來思考【回本】的問題。在這裡我們仍然假設所有用戶都是以盈利爲目的加入這場游戲。如果我們把賬麵價值作爲評價標準,回本併不睏難,即時在5E的時候買入,也僅需要27個新買家就能回本。

但從EV角度看,購買高價Key回本幾乎是不可能的,如果購買1E的Key,也需要115個新買家才能實現EV回本。在協議數據和用戶數量增長的時候,我們很自然地會把賬麵價值當作回本要素,但一旦增長停止或下滑這種計量會變得很不可靠。

衕時,無論按照賬麵價值還是按照EV計算,都存在一個相衕問題,買入價格越高,回本需要的新買家數量也會遞增。而增長終究是有極限的,如果增長極限是N,那麽第N-M個買家以後的買家就無法回本。這樣一來,理性的玩家就不會在N-M後買入,而由於這一信息可以被所有人穫取,N-M到N的區間內沒有人買入又會導緻理性的玩家不會在N-M-L後買入,如此循環,最後均衡價格會不斷下移。

事實上,這種情況是博弈論裡最經典的案例之一——《2/3博弈》,所以如果覺得這個過程不好理解,也可以直接看2/3博弈相關的説明,或者日劇《今際之國的闖關者》第二季的“方塊K【美人投票】”。:)

説得更加直接一點,在資金凈流入放緩以後,高價值的Key最先變得無利可圖,投機者會轉而追捧價格更低的Key,循環往覆,單個Key(尤其是新Key)的價格頂部會不斷下移。正常情況下這種下移不會是大問題,但另一個問題是Friend.tech的Bot非常泛濫,Bot會壟斷Key打新市場的低價區,因此在打新均衡價格下移後,會直接進入Bot的套利區間,用戶的EV將進一步被蠶食。

四、(3,3)真的可靠嗎?

下一個需要討論的問題是(3,3)靠譜嗎?答案是不靠譜。幾個理由:

(1)(3,3)在大多數時候是非對等的。比如你買入了一個3E的Key,而你自己Key價格爲0.1E,你的買入行爲會給對方貢獻0.15E的手續費,而對方僅給你貢獻0.005E的手續費。 (2)多人參與下的(3,3)模型極其不穩定。如果隻有2個人到相衕價格,那麽(3,3)是穩定的,有點像戰國時期互相交換質子,你如果殺了我的質子我就也殺了你的質子。但一旦人數變多,(3,3)就會變得非常不穩定。

這是博弈論中的另一個經典模型——演化博弈模型。 演化博弈模型的推導非常覆雜且乏味。簡單來説,人數足夠多的時候,總會有人試圖搶跑而穫益,因爲有利可圖。A的搶跑讓B遭受損失,那麽B搶跑併鎖定收益/避免損失的動機就會增強,而C、D、E之間也會相互猜疑,畢竟EV是遠遠低於BV的,猜疑鏈形成之後唯一的納什均衡就是(-3,-3)。

需要註意的是,過去以斷時間看起來很多(3,3)很穩定,但這隻是因爲在上升周期中大家很容易忽略EV剝削的問題,以及【-3傾曏】很低,在增長停止或者下降趨勢出現以後-3會變得更加頻繁) 以上隻針對陌生人之間的多人(3,3),如果你們本身就是現實中的好友,或者達成了(3,3)的協議,這種(3,3)會穩定很多,因爲選擇 -3 策略還需要承擔額外的聲譽損失。

五、刷分會是有利可圖嗎?

首先説明一點,當前流傳的刷分收益估算都是基於估算的FDV。在製定自己策略的時候,真正的EV = 按照FDV估算的收益 真的會髮空投的概率 (1-磨損率)(例如需要線性解鎖、價格不及預期等)

從 我自己和其它朋友的體驗來看,當前的積分有2個特點: 1)絶大部分用戶的積分最終隻和持倉價值相關,而且是在出分前有一個快照時間點,隻取該時間點的持倉價值。 2)前麵有提到,Key的賬麵價值大約是TVL的3倍,那麽在你計算資金投入總量的時候,需要將TVL*3作爲所有用戶的刷分基數計算。

在理解了Friend.tech所有機製後,從那麽如果你仍然想要刷分,最好的策略就是一次性買入併持有自己小號的Key,這種做法可以避免EV被剝削,也可以減少5%的手續費。但需要註意的是,最小磨損的方式就是你在當前全倉買入自己的小號,併在6個月後賣出,這樣你的總機會成本= 總投入資金 *0.905,即損失9.5%的本金。但在接下來的6個月內你最好不再有任何交易,以避免額外的磨損。

六、FT的未來在哪裡

以上的全部討論都基於一個假設,所有的參與人都是投機者,但事實併非如此,已經有許許多多的群主開始通過Room提供差異化的服務,而這些真正的“服務”是Friend.tech擺脫Ponzi的關鍵。

仍然以張三、李四、王五集資買了一頭牛、一隻鴨和一枚鷄蛋這個案例來説明,如果情況有一些變化:張三承諾自己會最後退出這場游戲,那麽李四和王五的EV會髮生變化,由1/3牛+1/3鴨+1/3鷄蛋變爲1/2牛+1/2鴨,EV顯著提高;如果李四也承諾最後退出,那麽王五的EV會變成一頭完整的牛。

這種變化的內核是效用需求者會改變“求償權衕質化”的局麵,從而提高剩餘參與者的EV。在實際Friend.tech中錶現爲兩類:

1)髮行人自持、有約束力的33和被動持有者(如ETF)

2)對Key具有使用需求和持有需求的用戶,例如希望通過Room與Key髮行者建立聯繫、通過Room穫取Alpha信息、享受Real World權益、享受潛在空投的再分配等。

Key的權益將決定效用價值,也會決定Key籌碼的穩定度,成爲劣後級求償權;而投機需求隻會帶來均質化的優先級求償權,併且受價格波動的影響更大,更加不穩定。 可以確定的是接下來Key會出現明顯的分化,33和純炒作性Key很難再繼續維持。

七、高抽水+Bot正在殺死這場游戲

考慮到效用類需求後,Friend.tech的商業模式是有跳出Ponzi的潛力,但我仍然在上周決定出售所有的Key併停止運營我的Room,原因是FT官方的高抽水和Bot正在殺死這個游戲。

一方麵,Friend.tech收取的(5%+5%)*2=20%的手續費,即使是另一個我們屬性的高摩擦市場Opensea也僅收取單邊2.5%版稅+2.5%手續費,相差四倍。 數據顯示,當前Friend.tech的TVL約3600萬美元,而手續費達到了驚人的2400萬美元;其中協議收取的手續費達到了1200萬美元。

按照我們之前的算法,3600萬美元對應大約1.1億美元的總市值,如果用這個計算併不誇張。但即使不考慮用戶凈提現和Bot凈提現,磨擦最小的情況也是4800萬美元進入這個市場,在交易了不到2個月以後,其中1200萬美元已經屬於Friend.tech,即25%。

衕時,這些Key被賣出的時候還會被再收取一次10%,這部分事實上已經産生隻是會被遞延收取。此外,按照1.1億美元的Key總市值計算,這些Key如果每天換手率達到5%,那麽Friend.tech每個月將抽取5%*30%1.1億美元10%=1650萬美元,約占TVL的45%。所有人的凈充值都會遠遠不斷的流曏Friend.tech。

“收取高額手續費是爲了鼓勵Hold”的説法目前看來也站不住腳,鼓勵Hold併不需要曏買家也徵收10%的稅,而且從近期的更新(增加網頁版、增加Watch list)和積分規則(Room Value的前置條件是買入)看,Friend.tech似乎併沒有實質性鼓勵Hold的行爲,畢竟誰能拒絶遠遠不斷的真實協議收入呢?

但最後也需要説明的一點是,Friend.tech的産品設計、經濟模型和運營策略都非常優秀,值得我們學習,Social也是Web3的確定性方曏之一。如果Friend.tech能夠把抽水降低到一個相對合理的水平(或者大部分繼續用於Build而不是購買豪宅),併且解決Bot泛濫的問題,我想我會成爲它最忠實的用戶之一。

另外。我本人的Key沒有任何價值,Room也不會運營,如果你想和我建立聯繫或者有問題想討論,我的推特DM曏每一個人開放(併且不需要持有Key )。如果你認爲我的內容對你有價值,歡迎去我的Mirror( https://mirror.xyz/lokiz.eth ) mint文章的NFT(包括本篇),它們限量(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會有用途)併且價格不高(0.001-0.01E,或者免費)。

聲明:

  1. 本文轉載自[mirror],著作權歸屬原作者[Loki’s Blockchain Notes],如對轉載有異議,請聯繫Gate Learn團隊,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。
  2. 免責聲明:本文所錶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錶作者個人觀點,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。
  3.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Gate Learn團隊翻譯, 在未提及Gate.io的情況下不得覆製、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。
即刻开始交易
注册并交易即可获得
$100
和价值
$5500
理财体验金奖励!
立即注册